跟太陽麵線說掰掰之後,才發現已經一點左右了,難怪覺得肚子餓~XD
所以大家就來到了鹿港小鎮,吃午餐順便也逛逛可愛的鹿港老街。
我們找了家熱炒店,只能說,這邊的物價真的便宜很多,我們6個人一人應該出不到兩百元,就吃了一桌子菜。呵~
吃飽之後,大夥就出發逛鹿港老街去囉~^^
鹿港老街俗稱「古市街」,泛指瑤林街、埔頭街、大有街一帶,遠自清朝乾隆年間,鹿港最為繁華時期,碼頭區商行最熱鬧的主要街區,當年大量的大陸先民移居台灣,中部地區便選擇在鹿港登陸生活,為了與大陸往來貿易,便沿著臨河港岸邊一帶紛紛設立商行。將台灣所盛產的稻米、糖、農特產輸出到大陸,再運回以前一些在大陸慣用的日常用品,長久以來,這條熱鬧的「舊街」一直進行著大宗貨品買賣、交易的地方,大家慣稱「船頭行」。當時可看見傳船頭行的店家忙著貨品的交易及船期的安排,而協助搬貨的苦力群們,在工頭吆喝下趕著將商港停泊船隻後卸貨,擱在商郊廣場的貨品搬運堆疊,整條街道熱鬧滾滾。
(資料來源: 鹿港老街 網站)
關於鹿港地名的由來,我找到了四種說法,下面這個是我覺得比較有趣的,呵~
臺灣中部一帶昔時多鹿,常有鹿群聚集海口草埔,故名「鹿仔港」,後來簡稱「鹿港」。臺灣西部平原,從荷蘭據臺時期到清初,鹿群遍佈,那時有不少從事鹿皮、鹿脯的買賣者。當漢人從鹿港上岸之後,很可能看到海港附近有鹿群,於是稱之為「鹿仔港」。而「仔」字又是漢人慣用字眼,至今仍有地名曰「崙仔頂」、「橋仔頭」等。
(資料來源: 鹿港鎮公所 網站)
一走進鹿港老街,那閩南風格的古老宅第、門楣上的避邪古物、兩旁的門聯,一時間讓人感覺到有非常濃厚的古樸味,好像踏入了時光隧道似的,再加上老街兩旁的民俗藝品店家,有吃有玩,真的是非常的好逛耶~
不過阿~來鹿港小鎮的遊客真的是太多了,還有日本團呢~所以,很多想拍的建築,都因為周圍太多人了而放棄,下回應該找個非假日去逛逛,應該會安靜又好拍。XD
一樣,下面就來看照片唄~^^
本篇文章由Canon 50D + 24-70mm f2.8 VS Canon 400D + Tokina 12-24mm f4.0所拍攝。
各式各樣的中國結飾品。
想當初,高中的時候也學過中國結耶,可現在都忘光了。哈~:P
貼了一年的門聯,到了年底有些部分都脫落了。
不過,這個時間點去,看到的應該又是嶄新的門聯了吧~^^
(這家門聯的字體我好愛唷~比正統的有味道多了~呵~)
合德堂。
鹿港鎮瑤林街上的書香世家,為鹿港傳統宅第建築之樣式,院裡有讀書樓,文風由此散發。
(資料來源: 鹿港鎮公所網站)
木製陽台,超有古樸的味道的。
古樸中,也有可愛風。呵~
王家老宅第,門楣上題有三槐挺秀,據說王姓人家的祖先,他在家裡的庭院種了三株槐樹,希望其子孫有朝一日能坐到槐木椅。(當代體制槐木椅是宰相椅!)
終於不負其所望,他的兒子果然做到了宰相,世人傳為佳話,於是立了這個「三槐挺秀」的堂號,光耀門楣並藉以慰勉子孫。
(資料來源: 鹿港老街 網站)
台灣早期的飲用水大部分仍來自井水,然而打一口井實屬不易,所費不貲,所以大部分都是數家共用一口井。
「半邊井」則是訴說著這種鄰里間濃濃的溫情及互助的人情味。
位於此處的王家,將井挖好後僅留半邊供自家人使用,另一半蓋在屋外免費供船頭行外卸貨的苦力群們自由使用。雖然這座已乾涸不用的半邊井,卻仍可以讓後代人看出當初這戶大戶人家宅心仁厚的一面。
(資料來源: 鹿港老街 網站)
鹿水草堂,是家書店,也是鹿港文史工作者陳士賢的工作室,他對史蹟文物、古蹟及歷史建築、歷史沿革、石雕、木雕、彩繪藝術及建築格局等都充滿濃厚的熱忱與投入。
這裡除了是他寫作的工作室,同時陳列他個人的著作外,也陳列許多有關古蹟、文史資料、建築等等特殊專業書籍,更是鹿港文史工作者的聚會處之ㄧ,鹿水草堂為鹿港文化、史蹟傳播傳承的種子。
想開,學問深。講得真好~
不知道是哪個學校的女學生,集體在這兒作畫,吸引了好多觀光客的目光,當然包括我們這一糰的,看到腳就被粘住走不動了。哈~
舞龍舞獅嗎?
巨人的鞋?
這獅,是避邪用的嘛?
聽說這超級窄的巷子好像叫做摸乳巷??
不知是什麼果實,外型還真Q,長得好像小章魚唷~
這邊有些清末民初時的鹿港街景,當時的黑白照片看來就是充滿古意。
這口古井,還有水呢~^^
來鹿港,可以坐趟三輪車體驗一下以前人搭乘三輪車當交通工具的感覺。^^
這天后宮外牆感覺很新,好像有重新整修過?
天后宮外,有個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石碑,是表示對神明的尊敬嗎?
這好像是攤很有名的小吃,生意很好,蝦猴整隻下油鍋炸得酥酥的一口吃,艾先生的課長買了一包大家一起吃,入口就是很像鹹酥雞的感覺。
看看這站在妹妹肩上、一起來逛街的兩隻鸚鵡,超級乖的,都不會自己亂飛走。
另外大家又去吃了這個老林麵線糊,好像也是很有名的。
但是,當時我ㄧ心想著要吃糖葫蘆,所以我跟艾先生找糖葫蘆去了,沒有跟大家一起吃麵線糊。XD
後來再另一邊又發現了另一座天后宮,好像這才是比較古老的?聽說是鹿港眾多廟宇中,香火最鼎盛的唷~
據說是建廟於康熙年間,鹿港人稱之為「舊祖宮」。大陸的開基媽祖本來有六尊,但因為文化大改革所破壞,剩下三尊,有兩尊遺失,剩下的一尊,施琅命令他的部屬一起保護媽祖來台,誠懇的迎接媽祖到鹿港天后宮,放在天后宮給人民祭拜。
鹿港八景之一「寶殿篆煙」指的就是天后宮的香火鼎盛,天后宮正殿所供奉的聖母神像,由於長期受到香火薰燒以至於臉部成了黑色,又被稱為「黑面媽祖」。
(資料來源: 鹿港老街 網站)
香火超旺的,發爐啦~
最後,我們在夕陽中告別了鹿港小鎮,我們要來去東海夜市吃晚餐啦~